代表委员们的期待:海量电商“垃圾”变绿

  新聞資訊     |      2022-10-08 09:38

  每年電商大促季,消費者嗨購剁手的同時,也產生瞭大量包裝垃圾。據國傢郵政局測算,2017年僅“雙11”期間就產生超過15億件包裹,隨之而來的萬噸垃圾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大瓶頸。因此,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們紛紛將關註點聚焦在電商“垃圾”上,為推動快遞包裝垃圾綠色化建言獻策。

  民革中央調研發現,目前我國快遞包裝垃圾的處理主要存在三大問題:一是快遞垃圾總量快速增加,現有處理能力接近飽和,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處理需要;二是現有垃圾分類和回收體系亟待完善,據報道,目前我國快遞業中紙板和塑料實際回收率不到10%,我國包裝物的總體回收率不到20%,而在一些發達國傢,紙板類包裝物回收利用率達45%左右,塑料類包裝物回收率則在25%左右;三是包裝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低,尤其是塑料垃圾,處理不當會造成土壤板結和肥力下降、塑料顆粒進入地下水循環等危害性後果,塑料中的重金屬和多環芳烴會對耕地土壤造成難以逆轉的污染,嚴重威脅生態安全。

  全國政協委員、國傢郵政局普遍服務司司長馬旭林認為,雖然快遞包裝綠色化已經引起重視,但目前尚處於起步階段,仍然面臨一些挑戰。馬旭林在《關於推進電商快遞包裝治理的提案》中提出兩點建議:一是進一步推動電商企業采用綠色包裝和節約包裝使用,建議相關部門牽頭制定實施電商綠色包裝、減量包裝標準;二是對使用電商包裝的電商、快遞企業適當補貼。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提出,應盡快完善法規標準,大力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行動。他表示,快遞業綠色包裝是一項系統工程,從綠色循環產品的使用,到包裝回收體系的建立,以及快遞包裝耗材的減量化,都需要明確的標準。要從國傢標準、行業規范、政策支持到法規落地,形成更為完善的機制,讓綠色包裝推廣有法可依。張近東建議,應盡快制定快遞業綠色包裝和過度包裝國傢標準,明確快遞業綠色包裝使用率和回收率標準;制定快遞運輸環節服務標準,明確流通環節快遞包裝的損毀率,提高二次使用率;構建快遞業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明確安全性、環保性、可靠性、可追溯性等要求及技術標準;建立非環保包裝的退出機制,逐步實現快遞包裝全面綠色化。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四川省委副主委曾蓉提出,快遞業的迅猛發展的確給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帶來瞭便利,但隨之而來的包裝處理問題也應該得到重視。紙盒類的包裝處理起來相對比較容易,保潔員收集整理後會送到收購站進行回收利用,但大量塑料包裝的回收處理,還需要國傢層面進行頂層設計。

  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在提案裡呼籲應盡快將快遞包裝袋、塑料餐盒等納入“限塑令”的限制范圍,防止造成監管盲區,明確監管部門職責,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治理體系,發揮全社會合力解決好限塑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科學院副院長曹阿民認為,治理快遞包裝污染要從源頭入手,應盡快出臺網購包裝材料國傢標準,促進網購業態綠色發展。包裝垃圾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生態鏈也應加快建立,比如在設立網購派送終端網點的時候,就在邊上規劃一個垃圾回收點,在快遞包裝上也要明確標識包裝材質和回收方法。這條回收再利用的生態鏈建好瞭,網購包裝垃圾也能成為新的“城市礦山”。此外,他還建議應該對包裝新材料、垃圾處理、資源再生利用等相關環節的科技創新活動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骨幹企業。



  • 上一篇:统计局: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7%

  • 下一篇:鲜花电商2019年市场规模或达622亿 供应链管控成重点